1、善者好之,其不善者恶之。
2、仁远乎哉?我欲仁,斯仁至矣。
3、夷狄之有君,不如诸夏之无也。
4、与其进也,不与其退也。唯何甚。人洁己以进,与其洁也,不保其往也。
5、自行束修以上,吾未尝无诲焉。
6、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;知者动,仁者静;知者乐,仁者寿。
7、古之学者为己(所谓为己之学),今之学者为人。
8、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。
9、诗三百,一言以敝之,思无邪。
10、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
11、朽木,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,不可圬也。于予与何诛?
12、可与言而不言,失人;不可与言而与之言,失言。知者不失人,亦不失言。
13、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道远。仁以为已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
14、益者三乐,损者三乐。乐节礼乐,乐道人之善,乐多贤友,益矣;乐骄乐,乐佚游,乐宴乐,损矣。
15、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。
16、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
17、益者三友。友直,友谅,友多闻,益矣。
18、君子于其所不知,盖阙如也。
19、天生德于予,桓雎其如予何?
20、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盖均无贫,和无寡,安无倾。
21、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。
22、好仁不好学,其蔽也愚;好知不好学,其蔽也荡;好信不好学,其蔽也贼;好直不好学,其蔽也绞;好勇不好学,其蔽也乱;好刚不好学,其蔽也狂。
23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
24、不患人之不已知,患不知人也。
25、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。
26、君子有九思:视思明,听思聪,色思温,貌思恭,言思忠,事思敬,疑思问,忿思难,见得思义。
27、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。
28、苗而不秀者,有矣夫。
29、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。
30、鸟兽不可与同群。
31、言必信,行必果,硁硁然小人哉!
32、宁武子,邦有道,则知,邦无道,则愚。其知可及也,其愚不可及也。
33、言而必有信,期而必当,天下之高。
34、犁牛之子,驿且角,虽欲勿用,山川其舍诸。
35、欲速则不达,见小利则大事不成。
36、其为人也,发奋忘食,乐以忘忧,不止老知将之至云尔。
37、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
38、贤哉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回也!
39、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
40、不患无位,患所以立。不患莫已知,求为可知也。
41、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42、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
43、古者言之不出,耻恭之不逮也。
44、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也。
45、贤贤易色,事父母,能竭其力。事君,能致其身。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虽曰未学,吾必谓之学矣。
46、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。
47、足食,足兵,民信之矣。
48、道不行,乘桴浮于海,从我者其由与!
49、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
50、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。
51、射不主皮,为力不同科,古之道也。
52、君子矜而不争,群而不党。
53、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
54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。
55、攻乎异端,斯害也已。
56、德之不修,学之不讲,闻义不能徙,不善不能改,是吾忧也。
57、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距。
58、礼以行之,孙以出之,信以成之。
59、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。
60、人之生也直,罔之生也,幸而免。
61、季康子问政于孔子,孔子对曰:政者,正也.子帅以正,孰敢不正
62、小不忍,则乱大谋。
63、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
64、由,诲汝知之乎!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
65、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
66、斯人也而有斯疾也。
67、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。
68、齐一变,至于鲁,鲁一变,至于道。
69、非其鬼而祭之,谄也。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
70、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